2025-04-13 09:22 点击次数:164
各位朋友,我叫。
今天来聊聊中信集团华东分公司以前的二把手,李金复先生。李金复,他在中信集团华东分公司担任过副总经理的职位。咱们今天就来简单说说他。
为啥我要跟大伙聊聊他?
他算是共和国历史上当将军时间最短的一个,1993年升为了少将,可没过多久,也就大概四个月吧,他就转行了,去了中信集团,然后一直干到退休。
【01、】
李金复,1943年在江苏南京呱呱坠地。他老家是江苏省南京市,出生年份为1943年。
李金复打小就是个学习高手,成绩总是顶呱呱,一直排在前面。
他原本打算报考清华大学,但在1960年,一次秘密的特别招生让他的人生道路拐了个弯。
这所学校,特别录取了李金复,它其实就是现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老前身,那时候还叫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。
解放军的通信工程学院,它的起源能追溯到1949年那会儿。
那时候,上面希望建一所专门培养机要干部的学校,还得加个高级研究部门。周总理就把这事儿交给了“四野”的副参谋长,也就是电讯高手曹祥仁。
1949年10月份,河北的张家口迎来了一个新变化,那就是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工程学校开始办学了。这所学校的领头羊,也就是校长,是曹祥仁。
现在的人们可能没听说过曹祥仁,但他在我们国家可是个了不起的通讯高手。在辽沈大战那会儿,他靠着无线电波就找出了廖耀湘指挥部在哪儿,给“四野”部队抓住廖耀湘铺好了路。
在红军长征那会儿,他成功破解了国民党追兵的所有电报,是“四渡赤水”这一精彩战略背后真正的无名英雄。
那时候,为了让曹祥仁能专心破解国民党追兵的电报,周总理亲自担起了给他们搞后勤的任务。
学校那边找了个很重要的人来当校长,就是曹祥仁,这很明显能看出他们对这所学校有多看重。
1958年的时候,学校搬家了,从原来的张家口搬到了陕西的西安。
1960年的时候,学校名字换成了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,大家伙儿都习惯叫它西军电。那时候,它可是全国二十所顶尖大学里的一个。
李金复就是在这么个情况下被特别录取了。那时候,他还在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上学。据他自己说,接到通知那会儿,他压根儿没想到是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挑中了他,就以为是普通的军校。
高二那年的一天,学校教导主任把我们几个人喊到了会议室,说有个机会能直接送我们去一所军事学校上学。他让我们回去问问爸妈的意见。一直到快出发,手里拿到录取通知书时,我们才知道原来是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。
李金复日后聊起大学时光时说,他初到西安时,感觉这儿跟南京比起来差了不少。但一进校门,瞧见那气势恢宏的教学楼,心里头立马就骄傲了起来。
往前一看,那边灯火亮堂堂的,楼房高大雄伟,心里头一下子就涌上了一股自豪感。
那时候大学生活挺不容易的,他们经常得靠喝粥过日子。
那时候粮食紧缺,不够大家伙儿分的。食堂里头摆了六大锅,一堆人围着抢稀饭喝,一不小心稀饭就溅到衣服上。所以每到周末,大伙儿都得忙着洗那些被稀饭弄脏的衣服。
但话说回来,李金复他们这些大学生的学习劲头真的挺足的。李金复说,他们全班晚上都会主动去学习,就连周末学校操场放电影,他们也都选择待在教室里不去凑热闹。
全班同学都留在教室上晚自习,连广场上放映的电影也舍不得去看了。
李金复带的那届学生,因为各种原因,拖到了1968年才完成学业。虽说拿的是本科文凭,但说实话,他们在大学里学的东西,时间长度都快赶上博士生了。
【02、】
1968年的时候,李金复从大学毕业,他和七十多个同学一块被安排到了国防科工委的第二十基地工作。
现在说起来,第二十基地的环境还是相当苛刻。到了兰州之后,还得搭十几个小时的火车,紧接着再转六小时的军用专车,这一路颠簸才能抵达基地。
他们到了基地后,为了让以后工作更顺手,基地没有直接让他们做自己专业的事,而是派他们去基层连队磨练磨练。
艰难的条件、在基层的摸爬滚打,使得李金复的很多同学都选了退伍转行,唯独李金复这些少数派咬牙挺了下来。
后来李金复聊起那段日子,没有说得天花乱坠,只是轻描淡写地说,他觉得吧,活儿总得有人干,去基层历练也就那么一阵子的事儿。
时间早晚的事儿,科工委将来还得靠这批人接着干那些技术活儿。
结果真的就像李金复想的那样,没过几年,到了1970年,李金复就被调到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去工作了。
李金复一到太原,没多久就显现出了他的能耐。那时候,老干部和新干部之间有点“断层”,像李金复这样的“新面孔”很快就被看中了,挑起了大梁。
到了80年代快结束的时候,李金复已经升到了卫星发射中心,当上了大校参谋长这个位子。
1993年7月份,李金复满了50岁没多久,就升为了少将。
五十岁就做到了副军级少将,这家伙未来的发展可真是不可限量。
不过,就在那一年,李金复做出了个挺让人意外的选择,他向上级提交了转业申请,说想转到地方上去干活。
说起缘由,十几年光阴过去,已经卸下军装的李金复将军,在接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内报纸记者访问时说,他感到国家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经济发展上。于是,他心生念头,想在经济发展这块大地上大展拳脚,挑战自我,干出一番事业来。
九十年代那会儿,改革开放的风越刮越大,国家的心思也全放在了搞经济上。到了1993年,李金复又做了个影响他一辈子的大决定:他要到经济建设的战场上闯一闯,看看能不能干出点名堂。说来也巧,他后来进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,就是大家说的中信,还当上了华东集团的党委书记和副总。虽然身边人各有各的看法,但他不管那些,硬是把一腔热血变成了往前冲的劲儿。
后来,李金复将军在中信华东分公司的副总经理职位上一干就是十多年,直到他退休那会儿。
校报记者问李金复怎么看待自己的人生抉择,他轻轻地说,啥时候都得有个好心态。
人这辈子,总会碰上各种各样的大事儿小事儿,没啥是绝对的好,也没啥是绝对的坏,有了收获就可能得放弃点啥。重点,就是得有个好心态,别太纠结,顺着事情的发展走,别离了自个儿原本的路。
大家对李金复将军的决定有啥看法?来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,一起聊聊吧。
到头了,这就是终点。你得明白,我是在重新讲述之前的事情,但尽量不用同样的词句。我会把句子变个样,换些词,让话变得更简单易懂。咱们就直接说,别拐弯抹角。主题还是一样的,我不会改。名字和时间,那些都不变。我就想把这事儿说得跟原来不一样,但意思还是一样的,字数也差不多。就这么定了。
参考材料:
#图文春日打卡计划#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